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

迷你蘭花「綬草」


辦公室外有座大約4*6公尺見方的陽台,是同事抽煙或是聊八卦、講手機的基地,陽台邊有個長6公尺、寬1公尺、高出陽台地面也是1公尺左右的花圃。

雖名為花圃,但一枝花也沒有,長滿青草,倒也一片綠意盎然。

上星期五(20日),同事告訴我,花圃中來了「稀客」,我趕緊走出去瞧一瞧。

在綠草中疏疏落落散佈許多直立的花軸,湊近看,花軸上一排粉紅色小花,花朵井然有序,一朵一朵向上盤旋像旋轉樓梯一般,方向不一,從上往下看,有向左、也有向右旋轉。

同事說這種花名為「綬草」。我從教育部國語辭典裡找到的說明,「綬」是繫在玉飾或印信上的絲帶,稱為「綬草」是因為長得像漂亮的絲帶嗎?

從去年就一直想買的24mm廣角相機,最近,「狠下心」買了,趁著上星期六(21日)陽光正好,帶到辦公室測試,以綬草當modle。

將我的小指頭擺在一旁當比例尺,花朵迷你,可以在我的指甲旁並排3朵。透過鏡頭放大,花形層次清楚分明,果真是蘭科植物,每一朵都像是縮小版的蝴蝶蘭。

今天,台北的天空灰灰的,陸陸續續在降雨。

下午趁著雨停的短暫空檔,想起綬草,我走到辦公室外的陽台,欣喜的看到她們安好無恙。花朵上掛著小小透明的雨珠,別具一番風情,只可惜,沒帶相機。

在Google上搜尋,意外發現綬草在台灣野外算是蠻常見的,屬於蘭科,擁有許多別名,例如「盤龍參」(花朵如龍盤於柱)、「清明草」(花開於清明時節)。是一種在傳統市場裡也販售的藥用植物,可以泡米酒、熬雞湯。

從搜尋到的資料看來,綬草其實是「鄰家女孩」,一點也不稀奇。

但是,當在花圃上看到時卻讓我「驚為天人」,幻想這麼可愛美麗的花朵必定是「不小心」才會長在如此尋常的地方,她的原始居住地應該是在海拔高度2、3000公尺,凡人無法到達的高山懸崖邊才是。

有點幻想破滅的惆悵,卻也有點憂心。將「平常」視為「稀少」,是我孤陋寡聞?還是這種「生活中的常識」逐漸流失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呢!?

http://www.hdais.gov.tw/04/bulletin/bull-36/bull-36_8-10.pdf

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

在「安打」與「出局」之間

我不算是鈴木一朗的球迷,對他的動態,向來沒有太大的關心與注意。不過,每當看到他站在打擊區,卻總會吸引我盯著電視螢幕,欣賞他流暢的揮擊動作。

昨天,世界棒球經典賽日、韓冠軍之爭,打到延長的第10局,因為中午與朋友有約,晚上才看重播。

10局上半,日本隊進攻,雙方比數3:3。當兩人出局,跑者分佔二、三壘,接下來,輪到的打者是第一棒的鈴木一朗。

這時,緯來電視台的球評說:「有些人就是常常會遇到這種關鍵時刻,天生是當『英雄』的命,但是,如果打不好,也有可能變成『狗熊』。」

看重播沒有緊張的臨場感,早就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一朗擊出安打,日本以5:3贏球,一朗「天生是當英雄的命」。

球評的說法讓我忍不住在心裡想,如果是我,我會希望在這種輸贏的關鍵時刻站上打擊區嗎?我的答案是「NO!」我是個沒有野心的人,只想為自己負責。

可是,話說回來,「英雄」真的就想當英雄嗎?

今年的經典賽,一朗的打擊狀況並不好。在賽後訪問中,一朗提到他因為表現不佳,這段期間曾經感到非常痛苦......。

「安打」、「出局」往往是機率問題,「英雄」、「狗熊」的差別很可能也只是球棒與球之間短短幾公分的距離。

要一肩承擔起一個團體,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榮耀,與萬千球迷的期待,何等沉重!

對鈴木一朗而言,現在已知結局是美好的。

我只是疑惑,當他10局上半站在打擊區時,可曾想到「為什麼是我?」有沒有出現過一絲絲退縮的念頭?會不會希望對手以四壞球保送,將責任交給下一棒?還是他歷經百戰,真能做到什麼都不想?

只是專注於前方飛過來的那顆球!(通常,這就是英雄的「官方說法」:p)

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

「Ariel」Google一下

上星期六,Arisy說有一天她閒來無事,用Seline的名字在Google上搜尋,結果,看到了Seline留在我部落格裡的意見,找到了我的部落格,同時發現她和老公還有可愛的兒子都出現在我的文章裡。

我聽了覺得很有趣!今天早上,工作告一段落,也上網用自己的英文名字Ariel「Google一下」......

搜尋「所有網頁」,得到下列訊息「約有39,000,000項符合Ariel的查詢結果,以下是第1-10項。需時0.12秒。」

排在第1項的是「Ariel-Wikipedia, the free encyclopedia」。看了Wiki才知道Ariel不只是「小美人魚」的名字,天主教裡有一位天使也叫做Ariel,希伯來文的意思是「Lion of God」。

這個名字男女通用,從下列網頁可以看到:
http://www.ssa.gov/OACT/babynames/decades/names2000s.html
「Ariel」在男寶寶裡排在第531位,在女寶寶裡更受歡迎是205名,不曉得這樣算不算是「菜市場名」?

「Ariel Atom」是一種沒有車門、沒有儀表板,可容兩人乘坐的敞篷跑車,由英國Ariel Motor Company 製作。
http://www.arielmotor.co.uk/

有一種不含酒精的酒「Ariel」,網頁上號稱是「全世界最棒的」,曾經擊敗含酒精飲料贏得金牌。
http://www.arielvineyards.com/wines.html

由美國Research Libraries Group 所開發,利用網際網路傳遞圖書文件的軟體,也稱為「Ariel」。

太陽系「八大行星」中的「天王星」擁有超過20顆的衛星,其中最亮的「天衛一」名為「Ariel」,天王星的衛星皆以莎士比亞及英國詩人亞歷山大‧波普作品裡的人物命名,「Ariel」之名出自莎士比亞劇本「暴風雨」裡的空氣精靈。
http://aeea.nmns.edu.tw/2005/0502/ap050203.html

而在繁體中文網頁裡出現相當多的「Ariel Lin」,那是偶像明星林依晨。

Ariel國際精品、Ariel新娘秘書、Ariel部落格、Ariel Hsiao、Ariel Chang、Ariel、艾瑞兒、愛麗爾..........哇!看不下去了,好累~

了不起的「Google大神」!

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

「天文年」隨想

2009年是國際天文年,紀念400年前伽利略拿起望遠鏡望向天空......。

據說,望遠鏡是荷蘭水手發明的,而伽利略則是第一個使用望遠鏡觀測天體的人。

透過望遠鏡,伽利略看到了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、滿是星星的銀河、環繞木星旋轉的衛星、金星的相位變化和太陽黑子(這是錯誤示範,使用望遠鏡看太陽是極其危險的行為)........。

記得曾經在Discovery Channel看過介紹伽利略的節目,節目的最後一句話是「伽利略在1642年1月8日過世,同年的聖誕節,牛頓出生。」好感動!令人印象深刻,就好像是伽利略的靈魂投胎到英國轉世成為牛頓似的。

說不定,伽利略、牛頓、愛因斯坦......這些了不起的天才擁有的都是同一個靈魂呢!

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

「送行者---禮儀師的樂章」好看!好聽!

昨天下午,到長春戲院看「送行者-禮儀師的樂章」,有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加持,票房果然亮眼,戲院裡幾乎座無虛席。超過2個小時的片長,利用幽默風趣的對白探討關於生、關於死的嚴肅主題,戲院裡不時出現笑聲,絲毫不覺沉悶冗長。

看完電影、吃過飯,與同行友人互道再見,我決定不搭公車,選擇以步行到捷運中山站。

漫步在華燈初上的台北街頭,心裡想著與朋友的談話和電影裡感人的劇情。

故事背景在日本山形,寒冷的冬天雪花片片,蒼茫大地一片雪白......。

原本在東京樂團拉大提琴的男主角小林大悟(本木雅弘飾演),因為樂團解散,只好帶著妻子美香(廣末涼子飾演)回到故鄉山形,在故鄉寒冷的冬天開始全新的生活。

看到報上一則寫著「旅途的協助工作」的徵人啟事,他和美香以為廣告徵的是領隊或是導遊,大悟前往應徵立即被錄取,就這樣陰錯陽差成了納棺師社長的學徒。

這份在一般人眼中「不正常」的工作,讓大悟極為抗拒和苦悶,他不敢告訴美香,只能自己默默承受。社長卻看出大悟性情體貼的本質非常適合這份工作(一部分原因應該也是找不到人可以接手這份工作吧!?),於是,大悟在社長半強迫的情形下來到喪家觀察納棺的儀式。

社長依著既定的禮儀-清潔大體,換上禮服,為往生者化妝,慎重地將大體放入棺木;每一個步驟皆井然有序,絲毫不馬虎。

一旁的大悟從社長有節奏的動作中,理解到這份工作是敬重生命的具體呈現,自此以後,他努力學習當個稱職的納棺師,不顧妻子的反對和旁人的鄙視。

劇中有一幕:大悟孤單一人在空曠的田園中拉著大提琴,遠方地平線山脈橫亙,連綿的山頭有著未融的積雪。樂音悠揚綿長,時而低沉、時而激昂,與生生不息、起伏的生命在自然中產生共鳴。而電影畫面與配樂,也在我的心中和「死生契闊」這4個字一同迴響。

男主角與他父親之間的愛恨是劇情的另一條線,在大悟6歲時,父親為了外遇對象拋妻棄子。電影開頭,大悟回憶中的父親長相是模糊的,留給他的只剩下一顆凹凸不平的石頭。

有一天,大悟突然接到父親過世的通知,他與美香一同前往,親自為其父納棺,當他掰開父親緊握的雙手,從右手掌中掉下一顆白色的小石頭,大悟認得那顆石頭是他小時候從河邊撿起送給父親的,兩顆石頭成為父子兩人唯一卻緊密的連結。在大悟仔細的為父親刮臉之後,終於從乾淨的臉龐中,大悟幼時記憶中父親的臉孔清晰地浮現。

我邊走邊想劇中的「石文」,眼淚不禁又在眼框中打轉......趕緊振作!還是想點「理性」的來轉換心情,就想想演員的表現吧!

聽說這齣戲在日本得了很多獎,本木雅弘的確演得很好,難怪會擊敗堤真一在日本奧斯卡封帝。飾演社長的山崎努一舉一動恰到好處,當他藉著吃河豚開導大悟,說著:「這也是『屍體』。」豁達的語氣中帶著深沈的寓意。大悟的女同事、澡堂的大嬸......幾個配角也表現得很突出。

相較之下,廣末涼子有點失色,當看到她發現大悟的新工作竟然是納棺師,驚訝之餘對著老公大吼大叫的畫面時,感覺上有點假,因為她一開始實在是演得「太過可愛」了,完全沒有表現出因為老公失業,從都市到鄉下面對生活重大改變,在她心中產生的壓抑與掙扎。

還好,到結尾時,她的演技即稍微「有點進步」,看著美香心平氣和的對人說:「外子是納棺師。」語氣不卑不亢,就像是個「可愛」的妻子。

我覺得人的想法與做法經常是矛盾的,我們都知道死亡是自然的現象,就像大悟與美香爭吵時所說的:「我會死,妳也會死。」

但事實上,活著的人根本無法坦然的看待親人的死亡,因此,才需要繁複的身後事,藉由這些儀式的進行洗滌悲傷。所有為往生者所做的,其實都是在安慰活著的人,讓活著的人有勇氣繼續生活,並且接受死亡這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所帶來的衝擊。

沿著南京東、西路,一路走一路想,沒多久,即看到新光三越南西店就在前方。猶豫了幾秒,我還是走進了百貨公司。

在胡思亂想之際,從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活動,是盡快脫離電影幻想世界的好方法。

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

我看「星塵」電影與小說

「一位哲學家說:『我們之所以為人類,是因為我們會仰望星辰?或者,因為我們是人類,所以我們仰望星辰?這些都不是問題。星辰是否俯瞰人類?這才是問題之所在。』」

在「星塵傳奇」(Stardust)裡看到這段話,不曉得是哪個哲學家說的?這部電影去年就在戲院看過,最近HBO電影台密集播出,忍不住又看了一遍,還是覺得不錯看!

這是個奇幻故事,發生在英國「石牆鎮」,此鎮名來自小鎮邊緣一道長長的石牆,石牆的另一端是奇幻的「精靈仙境」。厚高的石牆僅有一處缺口,日夜都有鎮民輪流駐守,防止好奇者(或是好事者)跨越......。

故事中最有趣的想像,是天上的星星其實都是女孩,她們白天睡覺,晚上則在天上俯瞰人類。若是不幸墜落,落到人類的世界即使沒有燒盡也只是隕石,但是,落在精靈仙境裡則仍然是女孩,而且,星星發亮的心臟具有恢復青春、長生不死的功效,每當有流星墜落在精靈仙境總會引來各方競逐。

電影裡兩位「大咖」配角--蜜雪兒菲佛(Michelle Pfeiffer)和勞勃迪尼洛(Robert De Niro)極為搶戲。片中令我在心裡不禁「哇~」一聲讚嘆的,就是蜜雪兒菲佛飾演的女巫,在吞下400年前墜落的星星僅存的一點點心臟時,瞬間恢復美豔的畫面!而最爆笑的,則是勞勃迪尼洛所飾演的「莎士比亞船長」,外表冷血凶狠,實則心軟浪漫,還會趁著四下無人時,穿著女裝,隨著古典音樂大跳艷舞。這兩個角色讓電影幾無冷場!

男、女主角的表現雖然沒有兩位前輩突出,也算中規中矩。具有一半精靈血統的男主角崔斯坦,由英國男星查理考克思(Charlie Cox)飾演,看起來就是個憨厚的年輕小伙子,而女主角克萊兒丹尼絲(Claire Danes)是墜落在「精靈仙境」的流星,清新脫俗的氣質頗為稱職。

精靈、女巫、船長、王子、鬼魂、星星....熱鬧華麗,娛樂性十足。

看過電影之後,我特地到誠品買了尼爾蓋曼(Neil Gaiman)所寫的原著小說「星塵」,很高興的發現小說更好看,人物及內容都比電影豐富、精彩。

電影為了簡化情節,刪掉了好幾個有趣的人物,我覺得很可惜,例如戴禮帽的高個子紳士,他懂得預言,但總是說得不引人注意,還有毛茸茸的小矮人發現了崔斯坦的「特異功能」,教導他如何在精靈仙境存活「不說真話,卻也不說謊」,「巴比倫蠟燭」也是他交給崔斯坦的。

小說對於「巴比倫蠟燭」的描述相較於電影顯得更浪漫;小說中,使用蠟燭的人必須先清楚目的地的方位,藉著燭光所能照射的範圍,邁開大步飛奔,前進時可以看到腳下的山川、河流、城鎮。而不是像電影裡所演出的,只需在點燃蠟燭時心裡想著目的地即能抵達。

關於「星星」的心臟寫得很有意思,女巫雖然極力想得到星星的心臟,同時,卻也不希望星星受到傷害,因為星星安穩快樂的心是最具有功效的。而強烈的渴望也讓女巫可以感受到星星的心是快樂的?悲傷的?或者是心碎的?

故事進入尾聲,當女巫再一次面對星星,卻發現她竟然感受不到星星的心臟,她為此提出疑問,星星回答:「因為我的心已經給了別人,不再屬於我了。」這段女巫與星星最後的對話在電影裡被刪掉了,可惜!

除了奇幻,這也是追尋真愛的故事,崔斯坦一開始著迷於鎮裡的美女維多利亞的外貌,為了討好她前往精靈仙境尋找流星。與星星一路結伴患難與共,體悟到真愛是「無條件的」,不需要「流星」作為證明。

電影的結尾是「純粹的」Happy Ending,小說的結尾則相當令人感傷,但在感傷中卻又有一種餘音繞樑的韻味,而這股韻味也非常可惜的在電影王子、公主式的童話收場裡消失不見了。

小說的結局是即使擁有一半的精靈血統,崔斯坦依然躲不過年老與死亡,星星卻是永遠年輕不死......。

這是書中的最後一段文字:
「人們說,每個晚上,當國事的職責告一段落,她(星星)就會一瘸一拐,獨自爬上宮殿最高處的尖頂,站上一個又一個小時,似乎沒有注意到山頂的寒風。她什麼也不說,僅僅是朝上凝望黑暗的天空,用悲傷的眼神,看著無數星子緩慢舞蹈。」(「星塵」繆思出版)

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

「不懂事」的愛書人

這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,最近,與Lica閒聊時偶爾想起......

兩年前,暢銷書「潛水鐘與蝴蝶」拍成電影,話題正夯。
回老家時,我問妹妹:「我記得家裡有這本書,放在哪裡?怎麼找不到?」
「我借給同事了。」
「問問妳同事看完了沒?我想看。」
「已經借給她很久了,應該是看完了。明天上班,我再問問看。」
「明天我就回台北,妳先問,我下次回來再看。」

經過10天左右,我又回老家。
妹妹告訴我:「我同事說書已經看完了,明天會帶來。」

第二天,妹妹下班回家,我問:「書拿回來了嗎?」
妹妹睜大眼睛,露出一附難以置信的表情看著我,說:「書還在我同事那裡。」
我說:「她忘了啊!我明天就回台北了咧~」
「她不是忘了!妳相信有這種人嗎?她書已經要還給我了喔!突然想一想又說:『這本書很好看,我帶回去再看一遍好了。』就又把書拿走了!」
這下子換我睜大眼睛,大聲嚷著:「妳沒有告訴她,我要看嗎?」哇哩咧~是怎樣啊!
妹妹一臉很無辜的說:「我已經告訴過她,妳要看,我沒想到會有這種人咧!聽到她說要把書再拿回去,我根本就愣住了,完全反應不過來。」
我嘆了一口氣,說:「算了!我自己在台北買一本。」
接著,趕緊再補充一句:「以後不要再將書借給妳那位同事。」
「誰還敢再借給她啊!?」

「向朋友借書、借書給朋友」都是家常便飯,借很久或是忘了還也是稀鬆平常,我覺得這都只是閱讀的興致和記性的小毛病罷了!但是,妹妹這位同事的借書態度就很難讓我接受,她當時應該讓妹妹先把書帶回來給我,我看過之後再借給她複習一次,這才是「懂事」的借書態度。

「潛水鐘與蝴蝶」不到200頁薄薄的一本書,定價台幣200元,網路書店79折打下來158元。妹妹的同事沒說錯,這本書很好看。既然如此喜歡,買一本收藏應該也不會是太大的負擔吧!?

後來,我買了一本新的,也就沒有再問過妹妹,舊的那一本那位「愛書人」到底還了沒?

後記:確認過了,那本書還在那位「愛書人」手中,希望她好好愛惜!

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

看天文最美麗的距離

曾經有一位學長對我說:「從你所在的位置,是看天文最美麗的距離。」

喜歡天文應該是跟大多數人一樣,是從喜歡「看星星」開始的,淺薄的天文知識則是由課外讀物吸收。

當時,那位學長說這句話的涵義,即包含了因為我的天文知識有限,比一般大眾多懂一些,基本觀念還算正確,卻說不上深入。所以,我只看到美麗的天文照片,不瞭解照片背後經歷的影像處理;只會讚嘆星空之美,而不會感受到研究與觀測的辛苦。

上星期六下午,在天文館聽H演講「鹿林天文台的觀測成果」,講到天文,是H難得會顯現出熱情的時候。KL和May也是如此,講起天文總是熱情洋溢。而義工Kitty姐辨識星座的能力遠遠勝過天文館的解說員,88個星座如數家珍,上星期六也為了「鹿林彗星」直奔塔塔加。

這一票喜歡,甚至可以說是熱愛天文的朋友,從基本常識比我不足的義工,到天文所畢業的專業天文人。讓我體會到其實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,看到天文最美麗的景象。

天文的美麗無關乎「距離」,而是在於「喜歡天文的心」。

而我想不只是天文,任何人、事、物都是如此吧!

京都的鏡花水月

1999年,第一次到京都,我就愛上這座城市。  古都的氛圍像是鏡中花、水中月。雖然,那些古老優雅的建築與巷弄明明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,但是,處在這繁華的現代都市中卻又顯得那麼的脆弱,好像一眨眼就會不見........  2007年4月第二次到京都,為了春天的櫻花而去,也為了再訪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