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

在印度遇見「愛情」

前幾天,在報紙上看到英國已故黛安娜王妃的照片,讓我想起1998年,在印度旅遊遇見的「愛情」,心中唏噓。

位於印度亞格拉的泰姬瑪哈陵是「世界七大奇觀」之一,也是最有名的愛情紀念碑,詩人泰戈爾形容她為「一顆愛的淚珠」。

這座陵寢是曾統治印度的蒙兀兒帝國,第五代帝王沙加漢為過世的愛妻亞朱曼‧貝奴所建。記得當時導遊解釋,「泰姬」是皇后的稱號,「瑪哈」則是大廳的意思。

泰姬是沙加漢的第二任王妃,據說相貌美麗博學聰明。在她36歲那年,因為生第14個小孩難產,國王眼看愛妻即將離世,哀痛逾恆,他對妻子說:「我該如何讓世人知道我有多愛妳?」泰姬回答:「在我死後,你不要再娶。為我建造一座美麗的陵寢,世人就會知道我們的愛情。」

愛妻過世之後,沙加漢信守承諾,一輩子沒有再娶。傾蒙兀兒帝國的財力,動用2萬人,花了22年的歲月興建泰姬瑪哈陵。沙加漢晚年被兒子軟禁在亞格拉的紅堡,只能終日遙望泰姬瑪哈陵。

泰姬臨終自私的囑咐,沙加漢沉溺於愛情不務國事,以致國家陷入混亂,這個愛情故事其實頗令我感到不以為然。

但是........當我真實的面對著這座美麗的白色大理石建築,所有的不屑、所有的批評頃刻間全都化為烏有。

不論是站在水池邊遠眺,或是近看大理石上各色寶石鑲嵌出的精緻花卉,每一處都像是經過反反覆覆不斷的思量,深怕辜負了沙加漢刻骨銘心的愛情。我不懂建築,我只能用「完美」這兩個字來形容。

這座陵寢讓泰姬和沙加漢的愛「活」了起來,昭告世人他們的愛情永垂不朽。

一個男人到底能夠愛一個女人到什麼樣的程度?帝王的身分,讓沙加漢有能力耗費大量財力建造愛妻的陵墓。但是,若不是他奉獻出自己所有的心思、氣力與時間……整個的自己,光憑財力絕對不足以成就這座完美的建築。

泰姬瑪哈陵撼動我心,她讓我在當下感受到「愛情」就佇立在我的眼前。

或許財力的運用也是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,但若是愛情剩下的只是願意付出財力,那毋寧是極為可悲的。

我想黛安娜王妃應該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吧!?

在泰姬瑪哈陵有一座長長的水池,只要站在適當的距離,即可看到兩座一虛一實的泰姬瑪哈陵相互映照,如同兩位王妃的感情在此對照。

黛安娜王妃曾經坐在這池邊的長椅上,讓世人知道她的愛情已走進墳墓。

我還記得那張放在報紙頭版的照片。當時,黛安娜與查爾斯王子連袂訪問印度,黛安娜卻獨遊泰姬瑪哈陵。她一個人坐在椅子上背對鏡頭,微偏著頭凝望泰姬瑪哈陵,照片裡王妃孤單的背影傳達出強烈的寂寞。

黛安娜擁有華麗的服飾、燦爛奪目的珠寶,卻無法擁有丈夫的關愛與陪伴,而這是財力所無法給予的。

王子、公主的童話在現實中徹底粉碎,不再是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」,而是反目成仇、互相攻訐,走到愛情的盡頭竟是如此的難堪。

導遊說在黛安娜王妃過世之後,泰姬瑪哈陵增加了許多來此追悼黛安娜的歐美遊客。

我心裡感到不勝唏噓,如果不是以泰姬瑪哈陵為背景,黛安娜美麗的背影不致於散發出那麼深切的寂寞。而若是世間從來不曾有過至死不渝的愛情,「無法至死不渝」的愛情即為理所當然,也就不會令人感到哀傷了吧!?

成千上萬的遊客喧囂雜沓,泰姬瑪哈陵卻是依然靜謐安祥,她,在紀念著愛情,也同時在嘲諷著愛情。

沒有留言:

京都的鏡花水月

1999年,第一次到京都,我就愛上這座城市。  古都的氛圍像是鏡中花、水中月。雖然,那些古老優雅的建築與巷弄明明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,但是,處在這繁華的現代都市中卻又顯得那麼的脆弱,好像一眨眼就會不見........  2007年4月第二次到京都,為了春天的櫻花而去,也為了再訪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