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

「要不要去看電影啊?」

Lica說搞不懂為什麼很多人會因為「找不到伴」就沒去看某場電影...........

我舉手承認,我就是很多人裡的其中一個。

當我想去看某部電影時,打電話給朋友是我必備的前製作業。
我會先打給A,問:「要不要去看電影啊?」A可能回答:「我對這部片子沒興趣咧!」
接著,我就會問B,若是B回答:「我也想去看,可是,最近可能沒空!」
那我就再試試C,當C的答案是:「那部電影很好看喔!我已經看過了。」
...........
算了,我不去電影院看了!等DVD或是HBO播時再看吧。

印象中,我還不曾單獨走進電影院,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喜歡電影院。

我覺得電影院是個有點可怕的地方,通常都是位在大樓的高處或是深處最「冷門」的角落。想看場電影得先走過不太明亮的密閉長廊、油漆斑駁不太乾淨的樓梯或是搭乘陳舊狹窄的電梯........

而進到電影院又是一片烏漆媽黑,不論是滿場或是只有小貓兩三隻都會令人產生些許的不安,在這樣的環境裡,我會希望身邊有個熟悉的人在。

其實,現在有許多電影院沒有我所講的長廊或是樓梯等等。但是,這麼多年來,「找一個伴」已經成為我看電影的習慣,甚至是我一個無謂的堅持!而「堅持」的時間越久,就越不願意去改變,這也是某一種偏執吧!?

所以,親愛的朋友們偶而還是會接到我的電話,問:「要不要去看電影啊?」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看到這篇,想到之前看到蔡康永寫的一篇文章,想來你一定不是為了那個黑暗而走進電影院的吧:P

(轉載)蔡康永專欄 寶寶日記:看電影

10月18日  書架前

親愛的寶寶:

有這麼多人,為了看電影,而不得不與陌生的彼此,緊緊把身體靠在一起,

默默地坐在黑暗中。

每次心中浮現出這個景象,就只想把眼睛轉開,不要面對。

看電影的辛酸,很少有人揭穿。

看電影的放映史上,有過這麼一群笨蛋。

千辛萬苦地發明了白天在室外放映電影的方法。

因為他們堅持,很多人一起坐在黑暗中看電影,是不道德的事。

他們根本搞不清楚,走進電影院去的人,有多少人是為了那個電影。

然後有多少人是為了那個黑暗?

有多少人是為了那個黑暗?

因為黑暗的庇護,看電影的人,

平常不敢放肆大笑的,放肆大笑了。

平常不敢放肆大哭的人,放肆大哭了。

在人生裡假裝矜持的,假裝有品味的,假裝勇敢的,假裝男人氣女人氣的,

全都仰賴著黑暗的庇護,得到了兩小時的假釋。

不像在明亮的飯桌上吃晚飯時,

電視新聞一旦播出了飢民在排隊,就必須露出不忍心的表情;

一旦播出了殘暴的鎮壓,又必須露出譴責的神色;

連吃一頓飯,都不能很漠然地像有四個胃的牛那樣靜靜吃完,

一切都只是為了同飯桌的親愛家人,在明亮的燈光底下,會看見自己的臉哪。

然而,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待電影的黑暗,

畢竟只能看見那個黑暗的表層罷了。

電影院的黑暗,庇護的不僅僅是我們道德上的羞恥,

電影院的黑暗,庇護的是我們人生的羞恥;我們的寂寞。

--本文轉載自2005/10/20  南方都市報--

Ariel 提到...

我很懷疑,有多少人是為了那個「黑暗」?

我倒是覺得,有很多人就是因為那個「黑暗」,而不願單獨走進電影院,我就是其中之一:p

想大哭或是大笑又不想讓別人看見,不見得就要躲進電影院,不然,當燈光亮起時,豈不尷尬?

文中所說「有這麼多人,為了看電影,而不得不與陌生的彼此,緊緊把身體靠在一起,默默地坐在黑暗中。」

這就是滿場時會讓我感到些許不安的原因,在某一方面,我會希望能與陌生人保持一點適當的距離。

有時,我挺相信我是「龜毛」的月亮處女座:p

京都的鏡花水月

1999年,第一次到京都,我就愛上這座城市。  古都的氛圍像是鏡中花、水中月。雖然,那些古老優雅的建築與巷弄明明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,但是,處在這繁華的現代都市中卻又顯得那麼的脆弱,好像一眨眼就會不見........  2007年4月第二次到京都,為了春天的櫻花而去,也為了再訪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