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

感動的「經典對決」

上個星期五晚上,看到今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的男單準決賽,由兩位西班牙好手Rafael Nadal和Fernando Verdasco對戰,激戰5小時14分鐘,創下澳網史上比賽時間最長的紀錄。看得我好累!但,真是好看!

而在昨天,卻又看到了一場更加精彩的網球比賽。

就是「澳洲網球公開賽」男子網球單打決賽Rafael Nadal vs Roger Federer,果真如媒體所言,一場世界排名第一與第二的「夢幻對決」。

比賽大約在台灣時間4:50分開始,雙方你來我往,打出許多既精采又驚險的好球。弟弟是Roger Federer的球迷,他非常希望Federer能贏得比賽平前球王Sampras拿到14個大滿貫金盃的紀錄。

打完前4盤,2:2平手,進入決勝的第5盤,在第5盤的前兩局雙方互保發球局,戰成1:1。這時,時間已經超過9:00。我一方面看得好緊張,一方面又想到前一場準決賽,漫長的5小時14分鐘。因此,決定先去洗澡,再來看結尾。

沒想到20分鐘後,等我洗好澡,回到客廳,比賽竟然已經結束了。

我驚訝的問:「怎麼這麼快?」妹妹回答:「Federer這一盤的第2個發球局被破,而Nadal又保住自己的發球局,打到以4:1領先。之後,Federer看起來就打得很意興闌珊,大概是累了吧!」老爸也說:「4個多小時,怎麼會不累?年紀還是有差啦!」弟弟在二樓看另一台電視,沒聽到他出聲,可能是所支持的Federer輸球了,讓他很悶吧!

晚上11:30,我按著遙控器轉到STAR SPORTS,正好看到這場精彩好球重播到關鍵第3盤,雙方比數4:4,第9局是Nadal的發球局,Federer連續打出3個好球,形成40:0的領先,擁有3個破發點,眼看著即將破Nadal的發球局,卻功虧一簣沒有成功,讓Nadal連追3球打到deuce,然後,保住發球局。第3盤最後打到搶七,Nadal勝出,以2:1的盤數先馳得點。

早已知道比賽的結果,看重播,精彩依舊。只是,少了緊張刺激的情緒,多了一些「時不我與」的感慨。「如果」Federer在40:0時搶下那一局,「也許」他就能拿下第3盤,比賽的結果「可能」就會不同。而當比賽進入決勝的第5盤,27歲的Federer在體能上很難贏過22歲的Nadal吧!?

運動場上的競技,「年齡」是非常殘酷和現實的,單打獨鬥的網球與團體作戰的棒球截然不同,棒球球員累了可以退場休息,由替補選手上場,棒球場上超過30歲的球員比比皆是。網球則是得打到分出勝負為止,累了也沒人能替補,尤其是5盤的比賽,一打就是4、5個小時,將體力、意志力和專注程度都逼上極限,超過30歲仍能活躍於網壇的好手有如鳳毛麟角。

原本,我對網球不是很有興趣,只對一些名將略有耳聞。聽弟弟說,2001年的溫布頓網球賽,當時20歲的Federer與已經30歲的前球王Sampras大戰5盤,Sampras輸了,大家也看出他「年事已高」。Federer雖然只有27歲,但對網壇而言,就像是逐漸步入「中年」,大概很難重回之前的巔峰狀態。同樣的,年輕的Nadal過幾年也會面對更年輕的挑戰者,「長江後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換舊人」啊!

我努力的撐到凌晨2:00,看了被我錯過的第5盤和賽後的頒獎典禮。

大會首先頒發亞軍獎盃,Federer在滿場觀眾如雷的掌聲中上台,拿著獎牌站在麥克風前致詞,卻忍不住落下傷心遺憾的淚水,在觀眾呼喊「Roger,I love you」的聲音中止不住眼淚,我聽到他說:「God!It's killing me.」隨即泣不成聲,可以想見他有多難過!根本無法繼續致詞。

之後,頒發冠軍獎盃,Nadal拿著金盃,沒有立刻對球迷致詞,而是先走到Federer的身邊,抱著Federer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,接著,就看到Federer再度走向麥克風,說:「I try again.」略為恢復平靜完成致詞,稱讚對手表現傑出,祝福Nadal有個成績更好的賽季。

Nadal隨後致詞,也稱讚Federer是偉大的球員,相信他能打破Sampras的紀錄,也同樣祝福他今年賽季獲得更好的成績。

兩位球員不只球藝精湛,風範與氣度更是一流。在球場上打出經典對決,在球場下則是英雄惜英雄,令人動容。

22歲的Nadal打球時拼勁十足。贏球後,沒有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語言,顯得低調謙遜,年輕卻不「氣盛」,讓我打從心底讚賞:「這個小孩的家教真好!」

Dear Rafael,自此以後,我會成為你的球迷,坐在電視機前認真的為你加油!

Dear Roger,你優雅的球風和運動家的風度令我折服,我也會為你加油,只要你的對手不是Rafael Nadal。

沒有留言:

京都的鏡花水月

1999年,第一次到京都,我就愛上這座城市。  古都的氛圍像是鏡中花、水中月。雖然,那些古老優雅的建築與巷弄明明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著,但是,處在這繁華的現代都市中卻又顯得那麼的脆弱,好像一眨眼就會不見........  2007年4月第二次到京都,為了春天的櫻花而去,也為了再訪古...